<p id="clhzv"><del id="clhzv"></del></p>
    <acronym id="clhzv"><strong id="clhzv"></strong></acronym>
  1. <li id="clhzv"><ruby id="clhzv"></ruby></li>
    <table id="clhzv"></table>
      <table id="clhzv"></table>
      產經新聞網
      產經新聞網
       北京時間:      熱線:15011129287 首頁 |  設為首頁 |  加入收藏  
       
      免费av网站

      您當前位置:網站首頁 >> 綜合信息 >> 閱讀文章

      齊齊哈爾能力作風建設收實效

      2023-02-20 16:21:35 作者:孫昊 來源:黑龍江日報  

          2022年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7.2%,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4.2%

          如今在齊齊哈爾,無論是企業還是群眾遇到問題,不管推開哪扇門,都有人熱情相迎;只要訴求合理,都會得到積極回應,最終滿意解決……去年以來,齊齊哈爾市全面貫徹落實省委“能力作風建設年”活動部署要求,精細推進重點任務落實,全市能力作風建設取得扎實成效。2022年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7.2%,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長5%。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4.2%。

          該市以“解放思想、振興發展”研討為抓手,推動思想深度解放、觀念持續更新,凝聚起振興發展的強大動力。全市召開市級領導干部研討會8次,帶動各級黨組織開展專題研討6715次,市級領導帶隊到成都、深圳等28個先進地區學習考察、駐點招商,創新實施“產業鏈供應鏈三年行動”,推動地方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協同發展。

          以問題整改檢驗能力作風建設實效,全市上下努力清除振興發展的“絆腳石”。過去一年,該市將補齊短板弱項作為關鍵環節,貫穿能力作風建設始終。他們召開市級班子能力作風建設問題深入剖析專題會,對能力不足和作風不優問題清單優化完善,健全問題檢視、整改落實、對賬銷號的閉環工作機制,開展兩輪問題檢視整改“回頭看”,推動問題改到位、真整改、不反彈。截至目前,市級層面思想不解放、能力不足、作風不優三方面88個問題已全部完成年度整改任務。同時,通過開展市直機關“走基層、聽建議、解難題、促發展”活動,請基層把脈、向群眾問策,征集意見建議973條,推動解決問題858個。

          為積蓄振興發展的“動力源”,全市深入開展學習型機關創建和機關提質增效專項行動,舉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研討班、“四新經濟”、現代金融等培訓班9期,培訓干部6226人次,選派113名干部赴廣州、新疆、中省直單位、省內邊境縣和鄉鎮掛職或跟崗鍛煉,讓干部在實踐中經風雨、長才干。全市還開展了“改革先鋒”“攻堅標兵”“機關工匠”評選活動,優先對9名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實績突出的市管干部晉升職級,為15名受到不實舉報的干部澄清正名,樹立重實干、重實績的鮮明導向。

          該市以“四個體系”推動工作任務落實,步入振興發展的“快車道”。他們建立國家、省、市三級重點任務臺賬30個,梳理工作任務3800余項,在全省率先開發“數智督考”系統,“一表一圖一指數”動態展示重點工作落實、監管預警評估、經濟指標變化等情況。同時,建立市委督查工作事項負面清單,對工作滯后的部門下發工作提示31個、通報30余次、“黃牌”預警2次,約談有關負責人84人次。

          攻堅克難、晉位爭先,齊齊哈爾跑出振興發展的“加速度”。該市創新開展試點創新和創先爭優2個專項行動,全面建設“新興產業區”,新建飛鶴智能產業園,打造區域先行先試發展標桿,啟動總投資30億元的賓強學谷小鎮項目和總投資25億元的泛美航空職業教育項目。在省“人才振興60條”基礎上,該市疊加出臺55條直接支持企業和科研團隊發展、具有本地特色的政策,全年引進各類人才1.7萬人。過去一年,齊齊哈爾榮獲“國際烤肉美食之都”稱號,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國務院批復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,環境治理、創新優化督查落實方式方法兩項工作榮獲國務院督查激勵。

          為營造振興發展的好環境,該市舉辦了首屆企業發展大會,確定5月18日為齊齊哈爾“企業家日”,在全社會營造尊企、重企、愛企的濃厚氛圍。他們成立市縣兩級企業需求服務中心17個,實行“企業吹哨、政府報到”,為市場主體提供各類服務1.4萬件次。實施營商指標“爭創全國一流”行動,在全省率先建成政務大數據平臺,開辦企業、市場監管等指標居全省前列。為規范行政權力運行,全市深入開展“楓橋式”基層政法單位創建活動,為群眾辦實事、解難題37萬件次;健全市場主體保護機制,全市評查案件3821件,整改問題398個,營造了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。(記者 孫昊)

      來源:黑龍江日報

      文章評論

      現在有0人對本文發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


      關于我們    聯系我們    投稿信箱    版權聲明    招聘信息    廣告服務   
      版權所有:產新網    京ICP備14039322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