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心墨趣 自然無飾——記陜西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張戰峰
2021-12-29 17:26:12 作者:李軍 來源:陜西市政
作者:李軍 古人對于書法中形成的一種深厚的學養與文化內涵是非常重視的。四大楷書,歐顏柳趙。在古今關于書法的學習中,歐、顏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,初學者學習的更甚、趙次之,柳則更次之。顏筋柳骨,學書法最主要的還是學習“筋骨”,古往今來的書法史上學好柳體的人少之又少。張戰峰的書法以柳入手再學顏,正是以傳統積淀深厚、內涵豐富而見長的。他不但精通筆法,而且很重視書法之外的學問與修養。
在高手云集的當代陜西中青年書法家中,張戰峰是修養比較全面的一位。然而,放眼當代書壇,寫得好的不少,但書、文兼善者不多,特別是詩、書、文俱全者更是鳳毛麟角。張戰峰是一位用筆墨傾吐著對生活、對人生、對藝術探索的書法家。他不僅善書法,而且對文章詩詞以及評論都有著一定的造詣。 不管是第一次見張戰峰的人,還是經常和他相處的人,都感覺他儒雅、謙和、慈善、達觀。實際上,支撐這些詞匯的背后,是一個永遠沒有盡頭的修煉過程。 很多人和我一樣,在敬仰之余,一直有一種好奇:此種淡泊虛靜,高潔卓越,何處來之? 張戰峰出生于陜西蒲城縣。談起家鄉,張戰峰言語神情中都透露著滿滿的自豪。 張戰峰為人重抱負,常說:渭北多英雄,蒲城多人杰,若習公,若楊虎城,若郭堅,若井勿幕,若盎然。吾等為蒲城人,不可負群賢,諸君努力。 張戰峰從小就對書畫就有濃烈的興趣,四五歲時的張戰峰,就能耐著性子在家臨帖,一臨就是一整天。也許是耳濡目染,兒時的晝夜習之,就已經能夠看出張戰峰的藝術天賦和初具奇字的藝術能力,眾人深深地為之驚嘆。 俗話說,成功的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有心之人。由于張戰峰悟性好,又勤奮好學,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西北大學,更是開啟了自己在藝術的天空自由遨翔,直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復興弄得風生水起紅火之至。 別的且不說,只見他數十年來,先后將自己積蓄于全部投入“西安青年雜志”的建設和運營,從來不計較回報,西安青年雜志的規格之高,專業之強,名家之多,便可窺其一斑。當時雜志的顧問團有:陳忠實、賈平凹、老村、劉亮程、盎然、吳三大、王西京。編委:史飛翔、楊廣虎、屈文平、文彥群等。 由于在雜志社期間,張戰峰結識了不少陜西書畫界的名家大家,因對書畫藝術的愛好和追求,與更多專業老師的相遇成為張戰峰在書畫界扎根立足的起點,著名書法家吳三大,著名社會活動家盎然就是他的授業恩師。更有時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的陳忠實給他題寫“文學永遠神圣”有人說:在西安文化藝術界不知道張戰峰,就好像在西安沒吃過牛羊肉泡饃一樣孤陋寡聞。 一路走來,張戰峰感念所有給予他幫助的人,他同樣感恩于他所熱愛的這片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城,這里的風土人情,加持了他的書畫夢想。帶著這樣一顆感恩的心,夢想變得愈發純粹。他向來不以金錢來衡量一幅作品的藝術價值,在他看來,懂得作者通過藝術作品所表達的情感,遠比金錢更富有價值;傳承書畫藝術,也成為他開辦張戰峰書法工作室的虔誠使命,“張戰峰工作室”就是著名作家賈平凹題寫的。 張戰峰在古城長安,遍購書與法帖,滿篋盈室,顛張狂素,歐顏柳趙,蘇黃米蔡,浸潤其間,竟忘朝夕,折筆逾百。于書法,張戰峰諸體皆涉,尤以行草見長,他善于將碑的風骨與帖的韻致互相融合,使其書法雄強而不失雅致,豪放又不乏精微。他筆下的行草注重以情入書,筆隨情走,應勢成形,大起大落,大開大合,或傾斜或欹側,變化多端,空靈入妙;用筆徐疾有序,飛白處給人以秋冬霜素之美,濃重處給人以春夏蓬勃氣象,融入篆、隸、草等筆法及金石之氣,個性獨具,意趣高古。張戰峰的書法雄渾大氣、筆力雄強,尤其擅長榜書,其在關中、東府,人們都知道他的字寫得好,便紛紛向他來求字,其中又以牌匾居多,如今好多地方的牌匾都是出自他的手筆。 毋庸置疑,對一位藝術家來說,豐富的閱歷無疑是一種財富。長期以來,張戰峰不僅刻苦錘煉著他文章、詩詞、書法更注重學識做人。他對待朋友真誠熱心,對待工作兢兢業業。
真正的美德像河流一樣,越深越無聲。張戰峰的德藝就是這樣一條靜靜流淌的河流,吸引著一顆顆心靈去感知、去探尋?傊,張戰峰之所以取得如此佳績,離不開他對藝史、藝論的熟稔于心,對歷代名家的取精用宏,更源自他對傳統文化的廣泛涉獵和古詩文的愛好與功力。 “居高聲自遠,非是藉秋風!比缃駨垜鸱宀饺胧聵I和創作的黃金期,我們熱忱地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進入我們的眼簾,更令業界矚目。
人物簡介:張戰峰,陜西蒲城人,現居西安。文化學者,陜西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,《西安青年》雜志總編。有文學作品發表在《讀者》《青年文摘》《中國青年報》《中國老年報》《中國勞動報》《中國建材報》等100多家刊物。2018年開始寫時評,引起社會關注。目前微信公眾號《西安青年》有11萬多粉絲。其中散文《朋友》選入2019年全國8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考試語文閱讀理解。
|